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湖南日报】中流砥柱 拥抱和平


来源: 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 发布日期:2015-08-28 阅读次数:

《中流砥柱》 作者:段江华 彭晖 欧劲

《拥抱和平》 作者:朱训德 杨志坚 卿科军 方笑等

□湖南日报记者 肖欣

引子

8月12日黄昏,一辆载着巨幅油画《拥抱和平》的大卡车,缓缓驶出长沙后湖艺术区,向千里之外的芷江进发。9天后,这幅高3米、宽7米、重达千斤的整幅画作,将和15幅抗战题材画作一起,迎接第一批走进芷江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观众。

画家杨志坚站在门口,目送卡车。数月以来,时时冲撞他内心的创作激情,与极度的疲惫、彻夜的失眠强烈交织,曾令他几近虚脱。此刻,暮色笼罩,但降临其心的,是朝阳升起般的喜悦与平静。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纪年。杨志坚和朱训德、雷宜锌等三十多位湖南美术家一起,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组织下,参与了湖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

在这位小个子的湖南画家看来,这是创新之战,也是信念之战。

挑战

湖南省雕塑院院长雷宜锌最早接到战令。

2014年12月的一天,凌晨三点多,正在美国度假的雷宜锌,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打来电话: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请为芷江和平广场设计一座雕像。

放下电话,雷宜锌睡意顿消,当即决定改变计划,提前回国。他深知这件雕像的非凡意义,亦深知此件作品的巨大挑战……

“我不喜欢重复”

对于芷江,雷宜锌感情很深。他在这里度过最难忘的七年知青岁月。2010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时,雷宜锌为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创作了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雕像。2011年8月28日,由他历时六年创作的马丁·路德·金雕像,在美国华盛顿广场隆重揭幕,从芷江走出来的知青“中国雷”,其艺术声望也达到顶点。

在芷江这座给予他最初艺术灵感的和平之城,在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特别的历史节点,这部新作品如何超越自我?几乎从接到战令的那一刻起,这个问号就自动跳进雷宜锌的大脑。

“我不喜欢重复。”一回到宁乡的工作室,雷宜锌就和肖晓裘等团队成员进入高速运转的战斗状态。拧紧发条的他高度兴奋,每到深夜只有靠喝酒喝到迷迷糊糊,才能强迫自己休息几个小时……

素来平和的朱训德,也坐不住了

与此同时,湖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省美协主席朱训德也接到了“战令”:湖南抗战纪念馆需要一批抗战题材绘画作品,主题为“中流砥柱、拥抱和平”。

这是湖南画家的作品第一次集体陈列于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的纪念馆中。反复咀嚼这八个字的深意,素来平和的朱训德也有点坐不住了。

童年时,朱训德最喜欢听父辈们“讲古”。父辈们最难忘的,就是日军在湘乡的暴行。湘乡当地出现了一支游击队,经常在夜里袭击日军。日军白天出来报复,见人就杀,连水塘里都一片血红。朱训德的太婆和两位叔伯婶也惨遭杀害。有一天朱训德的父亲挑着一担盐出门,迎面碰到两个日本兵。所幸他父亲学过武功,拿起扁担一挥,倒一个日本兵,再一扁担下去,另一个日本兵上了西天……受父亲影响,朱训德七兄弟从小习武,三人参军。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朱训德通过电视目睹战争给当地民众造成的创伤,陷入沉重的忧虑之中,常飞到屋顶上来的鸽子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两个月里,他从早到晚仔细观察鸽子,画出了数千只鸽子以祈祷和平。从此,和平鸽成为他最钟爱的创作主题……

但朱训德觉得,这些个人记忆,撑不起“中流砥柱、拥抱和平”的宏大主题。如何凸显其力量,彰显其精神?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召集的讨论会上,陈和西、刘云、党朝阳、坎勒、康移风、周玲子等三十多位画家,就此热烈探讨。

贰 突破

3月4日,一起震动星城的湖南画家救人事件,给了正在思索、创作中的美术家们极大的震撼与启发。

救人的画家段江华,是bv伟德国际体育官网绘画系主任,正在为纪念馆创作大型油画《中流砥柱》。那天他和妻子、学生开车路过后湖渔场,碰到一名女童落水。年过五旬的段江华毫不犹豫跳进冰冷的水中救起了女童。正在后湖工作室的朱训德听到呼救声,也立刻赶去,情急中从一米多高的院墙一跃而下……

“最美画家”纵身一跳,跳出了新的思考

段江华救人一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他被誉为“最美画家”。面对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接踵而来的荣誉,段江华有点不适应:“我只是做了一件应当做的小事。”但他和不少画家也在深入思考,为什么画家救人会引起那么巨大的社会反响?

段江华纵身一跳,朱训德激动得一晚没有睡好。这一跳跳出了湖南人路见危难勇于担当的血性,扭转了大众对画家的一些惯常印象,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时代追问。画家们强烈地感觉到,见义勇为、敢于牺牲的精神,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连黄继光、邱少云这些民族英雄都有人要恶意抹黑、诋毁,造成了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认知混乱。美术评论家、湖南师大美术系教授李蒲星常与朋友们说起一件事。 一位日本青年来中国旅游后发表感言:日本不必怕中国。因为有位中国年轻人对他说:放心吧,我们再也不会做邱少云那样的“傻逼”了。

艺术家是灵魂的工程师,在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塑造中应当担负更重的责任。有血性的湖南艺术家可以做点什么捍卫英雄、守护历史?

湖南画家要做中国历史画的探索者

画笔是画家最好的武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绘画创作,给了湖南画家一个契机。

在李蒲星看来,中国的主旋律历史画走过两个极端。“文革”中,人人只能画“又红又专”的作品。改革开放后,唯市场、唯价格的单一标准下,中国主旋律历史画因为太费时间、没有市场而少人问津。某中央院校一年数千名美术毕业生,几无一人创作历史画。2006年以来,中国美术界实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一些画家完成任务式地敷衍应付、国家花钱不少但精品不多的诸多尴尬至今依然存在。在中国各大纪念馆、博物馆,优秀的历史画寥寥无几,与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差距很大。《开国大典》等经典的中国历史画,也更多是西方油画传统的面目,罕见富有中国气质特色和时代意义的历史画。这与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极不相称。

湖南历史绘画资源丰富,湖南画家要做中国历史画的探索者!朱训德希望以湖南抗战纪念馆《拥抱和平》这幅画的创作为起点,寻求当代中国主旋律绘画的创新与突破。

这个人找对了

兴奋的朱训德找来了湖南师大美术系教授杨志坚。杨志坚油画写实功底深厚,2002年去俄罗斯做访问学者,对东西方艺术都非常熟悉。不料刚听朱训德说起两人合作做纪念抗战绘画,杨志坚就来了句:如果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宣传画,我不参加。朱训德不以为意,反倒暗喜:这个人找对了。

果然,杨志坚高度赞同朱训德关于探索历史画的创作理念,激情澎湃地担起了“前线指挥”的重任。以长沙后湖一间工作室为“战场”,以湖南师大美术系老师卿科军、美术博士方笑等8位年轻人为“战士”,一场创新之战打响了:在艺术语言与表达技法上创新,融合中国画、敦煌壁画、欧洲天顶画等东西方绘画类型,创造更开阔多维的结构空间;在运用材料上创新,油画、水墨、丙烯等都可以用进来……

与此同时,参与湖南抗战纪念馆创作的画家们,也打响了各人的创新之战:湖南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刘云长于水墨山水画,但他与人合作创作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在人物造型上大胆突破……

叁 胜利

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拥抱和平》这种大融合、大制作,却有着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整幅画作重达千斤,搬动一次需要十个小伙子才抬得起,如果搬动者用劲稍不平衡,就会对画作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重武器“战车”,三五斤红烧肉,“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怎么办? 杨志坚设计了一组独特的吊装工具,专门请装修公司来工作室组装。高达五米的铁臂、两个大卷轮、三十多米长的铁链……这套自制的吊装工具被戏称为重武器“战车”。

另一个大问题是时间太紧。这么大的整幅画作要在短短四五个月内完成,整个创作团队也是“蛮拼的”:

每天清晨五点,杨志坚第一个到工作室。下午空调几乎失效,室内气温高达34至35摄氏度。有一次他撑不住中暑了,站都站不起来,喝十滴水休息几个小时后,又接着开工;

为抢时间,队员们分成五组轮流上阵,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消耗巨大,每天中午要吃掉三五斤红烧肉。为保持高强度下饱满的创作激情,《欢乐颂》《鸿雁》《圆舞曲》《青藏高原》等乐曲成了工作室的“标配”;

为了画好50多名少先队员,卿科军和方笑组织了四五组小学生来到工作室,每组二三十人,指导孩子们做出喂鸽子、放鸽子的动作,由摄影师抢拍镜头。画家们从冲洗出来的上千张图片中,挑选合适的人物“蓝本”。

上千张小样草图,数百斤材料、无数支画笔……卿科军说:“我们用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杨志坚感慨:“湖南人做事,就是霸得蛮。”

“中国雷”的坚守与《胜利》

“现在,我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情和闭上眼睛的最后一件事情,都是那尊雕像。”在后湖的美术家们挥汗如雨时,以酒为安眠药的雷宜锌也开足了马力。

在极短的时间里,他和主创团队设计出了七个方案。一件名为“胜利”的雕像方案最终获得评审通过。《胜利》的主体雕像是一位得胜归来、右手持枪、左手怀抱小孩的抗日战士,高达12.13米,象征性地表现了国家公祭日主题。

为加强视觉冲击力,雷宜锌非常大胆地在主雕像后设计了悬空的背景浮雕环型墙。长达31米的浮雕仅以两座圆雕为支撑,颇有一桥飞架南北的气势。

为支撑浮雕,两座圆雕重达数百吨,安放时先要打桩数十米,一直深入到河底。整部作品重达1000多吨,从制作到安装,都是一项无比考验智慧与耐心的美术工程。

《胜利》是继马丁·路德·金之后,雷宜锌又一件重要的历史题材作品。完成马丁·路德·金雕像后,美国政府极力挽留他留下来,但这位最爱吃辣椒豆豉的“中国雷”,坚决回到了湖南。因为雕刻马丁·路德·金,对于艺术与时代,艺术家与民族、国家,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人品、有国格,有心底的敬畏、肩上的担当。这将决定一个艺术家能走多远。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胜利》将高高矗立在芷江和平广场。

尾声

8月21日,湖南抗战纪念馆开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将邀请30多位湖南画家出席开幕式,一起参观纪念馆。

在纪念馆二楼, 迎面而来的,是《中流砥柱》,一幅高3米、宽8米的巨幅油画。宝塔山下红旗猎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五位领袖和大批湘籍将领并肩而立,筑起一道巍峨长城;

纪念馆的最后乐章,是巨幅主题油画《拥抱和平》。蓝天白云间,168只和平鸽飞翔,58位少先队员笑容灿烂地簇拥着习近平总书记……

红与黑沉郁铿锵,蓝与白明媚透亮。两幅大画如历史与未来共奏时空交响,庄严、雄壮。

朱训德说:“湖南美术家创作的两幅大作品,就是对‘中流砥柱,拥抱和平’这两层意思的艺术诠释。《中流砥柱》刻画的是中共领袖群像,色调庄严,有雕像般的历史感、英雄感。《拥抱和平》则有被太阳照亮的透明质感,海纳百川的大国气象。画面上还突出了一道烽火长城,这是保卫国家坚强意志的标志符号。”

号称“战场”的后湖工作室,不久将挂牌成立聚焦历史主题画创作与研究的专门机构,由杨志坚领衔。湖南美术界对历史画的探索将从机制上得到保障。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一个新的举措或一个新的主张,或许就拉开了一个新的序幕……”年轻的方笑博士,在创作笔记中写下这句话。

用优秀的文艺作品筑起民族精神的中国长城。这是一场新的保卫战。《胜利》《中流砥柱》《拥抱和平》等,都是筑起长城的一砖一石。苍穹星月之下、丹青巨石之间,长城不倒、精神永在。

画外音

不同凡响的“湖南发声”

“中国雷”历经巅峰仍敢于超越,“胜利”归来;对战争有过深切感知的朱训德“拥抱和平”……在全国纪念抗战70周年艺术创作的集结号中,湖南美术家们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碰撞出了奇妙而嘹亮的声响。

这是不同凡响的“湖南发声”。也许它还未臻完美,但有情怀、有格局、有思想。

思想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再好的技法也不过是完美的皮相。技法上失败可以再来,思想空洞则等于死亡。尤其是在价值观念被严重撕裂的今天,对中国文化有心理自信、对时代使命敢于自觉担当,湖南美术家的这种思想共识与坚决行动如金子一样宝贵,也强烈彰显了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精神。

民族危亡之际,一首《义勇军进行曲》的号召力,不亚于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这就是优秀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今天,消解历史、抹黑英雄、唱衰中国的谣言几乎触犯底线、动摇根基。我们需要有担当的艺术家站出来,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堂堂正正地以艺术作品观照历史,歌颂英雄,彰显我们的历史传承、大国风范和民族梦想。

中国是大国,中国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的主流文化将影响全人类。但这个愿景的前提,是我们的精神长城永不倒。

肖欣

原文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5-08/21/content_1004620.htm?div=-1

上一条:我院艺术家作品亮相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60余件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展亮相长沙(图)

【关闭】 打印    收藏